重慶鷹刁蟲害防治有限公司
位置:重慶南坪步行街昌龍大厦15一6
黃胸鼠(Rattas flavipectas)別名黃腹鼠、屋頂鼠,體形中等,與褐家鼠比較,體較纖細,善攀登,多匿居於建築物的上層及裂縫間。在粗糙面上能直攀而上,還可沿鐵絲、電纜而行。由於城市環境的變化,磚木瓦頂結構房屋減少,一度黃胸鼠密度在城區顯著降低。近年來黃胸鼠適應了現代高層建築,2008年武漢市鼠密度監測發現,黃胸鼠構成比已超過褐家鼠。在長江以南城區甚至某些北方地區密度顯著上升,再次成為城市家栖鼠的優種。
一、黃胸鼠習性
通過觀察發現黃胸鼠晝夜活動呈雙峰型,節律,在不同季節的晝夜活動中,出現的兩個活動高峰期有差異。一般在17-23時出現第一個活動高峰期,隨後活動逐漸下降,1-3時出現第二個活動高峰期,到翌日晨6時活動基本停止。在兩個高峰期中,以上半夜活動為最強。春季黃胸鼠的取食頻數比較少,晝夜活動的高峰期出現的較遲,分別出現在23和3時。夏季,黃胸鼠晝夜活動出現的兩個高峰期與春季基本一致,但取食活動比春季強,取食量也大。
研究表明,鼠類在自然取食條件下,對食物的選擇性能,是由鼠自身饑餓條件反射和日活動的時間節律決定的,它們以夜間活動為主。黃胸鼠每天的23時前後通常產生第1次饑餓信號,表現為外出觅食。每天呈現2次取食活動高潮,取食玉米碎的活動量較小,稻谷較大。在人居環境則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,一般夜晚人離開及開始活動,與人的作息時間和所在場所的經營活動密切相關。
黃胸鼠已經適應了現代高層建築復雜裝修、管道縱横、四季溫暖的環境,比褐家鼠更容易擴展抗藥性,栖息習性使得防治技藝要求更高,因此在城市鼠害防治中需要特別重視現場勘察,加強對其的研究,擴展彙總防治方法,減少黃胸鼠對人類的危害。
二、黃胸鼠危害勘察
1、 黃胸鼠鑒別
黃胸鼠別名黃腹鼠、尾鼠、屋頂鼠,體形中等,體長約140-180mm,體重約60-180g。與褐家鼠比較,體較纖細。背毛黃褐色,腹毛棕黃色,尾毛上下部色相同。耳大且薄,向前遮盖上眼部。尾長大於體長。口鼻尖長,後足細長,前足背面中央毛色暗灰,後足背面白色。乳頭5對即胸部2對,鼠蹊部3對。
黃胸鼠糞便為香蕉狀或稱臘腸形,新排除的鼠糞為黑色,10天後變成暗灰色,久之則黴變。實驗觀察,黃胸鼠日均鼠糞排泄31粒,依據食物種類而異,最多52粒,最少10粒。可以依據鼠糞新鮮度、形狀和數量判定調查環境中的鼠患。
2、黃胸鼠危害勘察
由於復雜的現代裝飾、縱横交錯的管線和四季如春的高檔建築物興起, 黃胸鼠又找到了合適的栖息環境。調查結果表明房間吊頂的天花板隔層區域黃胸鼠活動最頻繁(21.33%),管道井內次之(16.67%),地面最低(6.13%)。現場勘察經常可見在管道上、吊頂的天花板管道出入口處黃胸鼠攀登留下的明顯痕跡。在天花板內和管道井內可發現很多具有黃胸鼠特征的香蕉狀鼠糞。武漢市某座投入使用不足3年的高檔辦公樓,在地下層至22層頂樓均發生黃胸鼠危害。預計未來在現代高層建築中,黃胸鼠的危害將越來越嚴重。